镜头之下,泥火幻梦

我是一名陶瓷艺术家,生活于我而言,是灵感的无尽源泉,而最近,我生活中的新宠——水下无人机,为我的创作开启了一扇别样的窗。

镜头之下,泥火幻梦

那是一个阳光柔洒的午后,我带着陶瓷胚体来到了一方静谧的池塘边,水下无人机在我的操控下,缓缓没入水中,像一只灵动的水鸟,划破了平静的水面,镜头里,水波轻漾,光影斑驳,池塘底部的沙石、水草,都被一一呈现,那一刻,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,平日里被忽视的水底角落,此刻充满了未知的美。

这独特的视角给了我关于陶瓷创作的全新灵感,我开始思考,如何将这水下的灵动与陶瓷的厚重相结合,以往,我的作品多是描绘山川、花鸟,或是传统的人文故事,但这次,我想把水下世界的神秘与奇幻融入其中。

回到工作室,我拿起一块陶泥,脑海中浮现着水下无人机镜头里那摇曳的水草,仿佛它们正从陶土中生长而出,我轻轻地揉搓着陶泥,让它在指尖渐渐成型,每一次按压,都像是在与水底的沙石对话;每一次塑形,都像是在捕捉水草的灵动姿态。

在制作的过程中,我不断地回忆着水下无人机所展示的画面,那些光影的变化,如同我手中陶泥的明暗层次,我用工具细细地雕琢着陶泥表面,模拟着水草的纹理,试图让它们在陶瓷上栩栩如生。

经过多次的烧制与调整,我的新作品终于诞生了,它是一个瓷瓶,瓶身上缠绕着仿佛从水底蔓延而出的陶瓷水草,这些水草形态各异,有的舒展着叶片,有的相互交织,仿佛在水中欢快地舞蹈,在灯光的映照下,瓷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光泽,就如同水下世界那神秘的波光。

这一系列以水下无人机视角为灵感的陶瓷作品,不仅是工艺的展现,更是我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晶,水下无人机让我看到了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,而陶瓷则成为了我将这份美凝固、传承的载体。

生活就像一部永远翻不完的画册,每一个瞬间都是一幅独特的画卷,水下无人机如同我的画笔,为我勾勒出了别样的风景,让我在陶瓷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、前行,创作出更多充满生命力与想象力的作品。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添加新评论